以“老老人”和失能失智老年人为重点,通过立法强化兜底保障;明确各部门在养老服务工作中的职责分工;破解养老服务领域痛点难点堵点……在4月27日召开的北京市政府2025年立法工作计划新闻发布会上,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杨志伟介绍了《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(草案)》立法工作情况。今年,《条例》草案起草工作正式启动,计划2026年提请市人大会议审议。
发布会上,杨志伟介绍了《条例》的立法主要思路。
一是以“老老人”和失能失智老年人为重点,聚焦生活照料、医疗护理、助餐助急等最突出需求,通过立法强化兜底保障,为老年人提供贴心、便捷、专业的养老服务。同时,着眼于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、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,构建全方位、多层次、广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,切实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。
二是坚持政府、社会、市场、家庭各尽其责,明确各部门在养老服务工作中的职责分工,打破部门之间壁垒,促进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,推动形成齐抓共管、协同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,实现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整体优化与高效运行,确保各项养老服务政策措施落地生根、取得实效。
三是紧紧围绕本市养老服务工作面临问题,如城区与郊区养老服务设施错配、普惠性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、医养结合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,深入分析问题产生根源,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法规条款,以法规形式破解养老服务领域痛点难点堵点,为养老服务工作提供支撑保障。
四是立足首都战略定位,充分借鉴外省市养老服务经验,结合本市丰富资源优势,高标准完善养老服务体系,力求在养老服务的规范化、专业化、智能化等方面,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养老服务品牌,展现首都养老服务的良好形象。
杨志伟介绍,《条例》主要内容包括规划建设、居家社区养老、机构养老、医养结合、扶持保障、监督管理等方面,涵盖养老服务各个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。“目前,我们正根据前期征求的意见建议,进一步调整优化《条例》草案框架结构,完善条款内容,草案内容成熟后,将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。”
【来源】北京日报客户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