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创新服务与收入来源
健康管理与医疗增值服务
定期医疗检查与康复护理:提供定制化体检套餐、慢性病管理、术后康复等服务,增加医疗收入。例如,泰康之家通过“医养结合”模式,在养老社区内设立医疗机构,提供24小时健康监测和急救服务。
心理咨询与精神慰藉:针对老年人的孤独感和心理需求,开设心理咨询室或组织心理疏导活动,按次或套餐收费。
老年教育与文化服务
开设老年大学或兴趣班:涵盖书画、音乐、科技课程等,吸引活力老人参与,收取课程费用。例如,万科随园嘉树项目内设老年大学,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。
智慧养老教育:通过线上平台提供远程教育服务,如智能手机使用教学、防诈骗知识普及等。
旅居养老与候鸟式服务
与度假中心、旅游公司合作,推出季节性异地养老套餐。例如,泰康之家通过全国连锁布局,实现“候鸟式”养老,满足老年人冬季南下、夏季北上的需求。
智慧化与科技服务
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租赁:提供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血压、心率等数据,结合数据分析生成健康报告,按需收费。
虚拟养老院与远程医疗:通过物联网技术,为居家老人提供远程问诊、紧急呼叫等服务,降低机构床位压力并扩大服务覆盖。
个性化定制与高端服务
私人定制照护方案:针对失能、失智老人设计专属护理计划,收取高额服务费。
高端餐饮与居住体验:如私人厨师、独立套房等,吸引高净值客户群体。
二、新型商业模式
链接化模式
内外部资源整合:对内拓展健康会所、养生体验等附加服务;对外输出品牌管理经验(如“降维输出”至中小机构),收取管理费或加盟费。
整合化模式
公建民营与PPP合作:借助政府资源减轻初期投资压力,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获取稳定收入。
医养结合与跨界合作:与医院、保险公司合作,开发“保险+养老”产品(如泰康的“保险+医养+旅居”模式)。
互联网化模式
免费床位吸引流量:通过免费或低价床位吸引用户,再通过增值服务(如健康管理、电商)盈利。
投资型养老:允许用户购买床位使用权,未来通过增值转售或租赁获取收益,吸引投资型客户(需要注意政策风险)。
金融化模式
养老金管理与金融产品:与银行、保险公司合作,开发养老储蓄计划或反向抵押贷款产品,盘活老年人资产。
产业化模式
全产业链布局:从养老服务扩展至养老食品、设备生产、人才培养等领域。例如,大型机构自建护工学校或养老设备研发中心,形成规模效应。
智慧养老模式
数据驱动的精准服务: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需求,优化资源配置和服务设计。例如,金养通智慧养老系统可实时监控服务流程并预测财务趋势,降低运营成本。
三、成功案例与启示
日本的小组团模式:通过服务组团设计,提高服务效率,同时结合与居家社区服务联动,来提高机构服务的使用率,从而实现收入增长。
美国的CCRC模式:结合独立生活、辅助护理和医疗照护的连续性服务,通过规模化满足不同健康阶段的需求,实现长期收入稳定。
泰康之家:发挥险资的资金和客户资源优势,通过“养老社区+康复医院”模式,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,入住率超95%,并拓展至居家社区和旅居养老市场。
四、未来趋势与建议
政策支持与合规运营:关注政府补贴、税收优惠等政策红利,同时确保服务符合行业标准。
技术持续升级:引入AI、5G等技术优化服务效率,如智能调度系统和远程健康管理。
社区与家庭养老结合:通过“门店+社区”模式扩大服务半径,降低机构化成本。
通过上述创新服务和模式,养老机构不仅能实现收入多元化,还能提升服务质量,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。更多具体案例和策略可参考行业报告及企业实践。
来源:中健联康养研究院